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农业政策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经济发展 > 内容

对2013年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及历史数据修订的说明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5-08-06 10:04:15
 一、关于2013年支出法GDP核算与修订情况 
  按照第三次经济普查年度支出法GDP核算方案,根据2013年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和有关专业、部门统计数据、补充调查数据,国家统计局对2013年支出法GDP数据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2013年支出法GDP总量为589737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064亿元。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增加8843亿元,资本形成总额减少6180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加401亿元。
 
  (一)改进了居民消费支出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为使居民消费支出核算结果更符合实际,对居民消费支出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较大改进。将原来居民消费支出核算主要使用住户调查资料,调整为以住户调查资料为基础,综合利用有关行政记录、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资料进行调整的方法进行计算,共增加居民消费支出7575亿元。
 
  (二)修订了政府消费支出的核算口径和资料来源。
 
  政府消费支出核算进行了两个方面的修订。一是核算口径的修订。根据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SNA)的规定,由政府负担、用于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由原来的居民消费支出调整为政府消费支出。二是资料来源的修订。初步核算数据利用财政部财政支出月度统计资料计算,此次修订数据则利用财政部财政支出年度决算资料进行计算。经修订,政府消费支出比初步核算数增加1268亿元。
 
  (三)修订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和资料来源。
 
  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修订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扩大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根据联合国SNA将军事武器系统投资纳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规定,利用财政统计资料增加了这部分内容。二是利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资料,重新核算了计算机软件产品、矿藏勘探费和土地改良支出等数据。三是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等相关资料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部分进行了修订。经修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比初步核算数减少6048亿元。
 
  (四)利用第三次经济普查相关资料,对存货变动进行了修订。
 
  存货变动初步核算主要是利用规模以上工业和国有企业存货统计资料计算。本次修订利用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关资料和国资委年度财务决算资料,对存货变动进行了重新核算,核算结果比初步核算数减少了132亿元。
 
  (五)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数据进行了修订。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初步核算数按海关统计数据推算,本次修订利用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核算,货物服务净出口比初步核算数增加401亿元。
 
  (六)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和净出口率的变化。
 
  经修订,2013年最终消费率为51.0%,比初步核算数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为37.3%,比初步核算数提高了1.1个百分点;资本形成率为46.5%,比初步核算数降低1.3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本形成率为44.6%,比初步核算数降低1.3个百分点;净出口率为2.5%,比初步核算数提高0.1个百分点。
 
  二、关于支出法GDP历史数据的修订情况
 
  按照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国际通行做法,由于资料来源和统计指标口径的调整,在2013年支出法GDP数据修订的基础上,需对1978—2012年支出法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为此,根据历年各种相关基础资料和统计指标口径调整情况,利用“趋势离差法”,对每一年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数据进行评估调整,修订出1978—2012年支出法GDP数据。
 
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本表按当年价计算 单位:亿元  
年份 支出法国内生产
总值
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 固定资本形成 存货变动  
 
1978 3605.6 2239.1 1759.1 480.0 1377.9 1073.9 304.0 -11.4  
1979 4045.4 2586.5 2014.0 572.5 1478.9 1153.1 325.8 -20.0  
1980 4539.3 2974.3 2336.9 637.4 1579.7 1302.4 277.3 -14.7  
1981 4919.6 3282.3 2627.5 654.7 1620.2 1339.3 280.9 17.1  
1982 5385.9 3580.7 2867.1 713.6 1714.2 1513.2 201.0 91.0  
1983 6033.4 4068.6 3220.9 847.6 1914.0 1688.3 225.7 50.8  
1984 7293.7 4797.3 3689.5 1107.7 2495.1 2127.0 368.1 1.3  
1985 9121.5 5931.1 4627.4 1303.6 3557.5 2772.0 785.5 -367.1  
1986 10406.2 6739.5 5293.5 1446.0 3921.9 3219.7 702.2 -255.2  
1987 12221.8 7649.0 6047.6 1601.4 4562.0 3738.7 823.3 10.8  
1988 15252.9 9433.8 7532.1 1901.7 5970.2 4751.9 1218.3 -151.1  
1989 17270.1 11043.0 8778.0 2265.1 6412.7 4419.4 1993.3 -185.6  
1990 18968.4 12011.1 9435.0 2576.1 6447.0 4527.8 1919.2 510.3  
1991 22014.1 13628.6 10544.5 3084.1 7768.0 5670.3 2097.7 617.5  
1992 27208.0 16246.1 12312.2 3933.9 10686.3 8313.7 2372.6 275.6  
1993 35751.2 20826.9 15696.2 5130.7 15603.8 13395.3 2208.5 -679.5  
1994 48644.9 28305.9 21446.1 6859.8 19704.9 16976.5 2728.4 634.1  
1995 61328.9 36225.7 28072.9 8152.8 24104.6 20119.5 3985.1 998.6  
1996 71861.2 43117.6 33660.3 9457.2 27284.5 23047.7 4236.8 1459.2  
1997 79739.2 47556.7 36626.3 10930.4 28632.5 25029.5 3603.0 3549.9  
1998 85174.4 51509.8 38821.8 12688.0 30035.4 28390.2 1645.2 3629.2  
1999 90447.3 56681.9 41914.9 14767.0 31228.7 29804.5 1424.2 2536.6  
2000 100080.1 63729.2 46987.8 16741.5 33960.7 32962.3 998.4 2390.2  
2001 110657.4 68617.2 50708.8 17908.4 39715.6 37400.7 2314.9 2324.7  
2002 121576.7 74171.7 55076.4 19095.4 44310.9 42978.0 1332.9 3094.1  
2003 137457.3 79641.5 59343.8 20297.7 54850.9 52978.6 1872.3 2964.9  
2004 161616.4 89224.8 66587.0 22637.9 68156.0 64405.3 3750.7 4235.6  
2005 187767.2 101604.2 75232.4 26371.8 75954.0 74230.0 1724.0 10209.1  
2006 219424.6 114894.9 84119.1 30775.8 87875.2 85275.1 2600.0 16654.6  
2007 269486.4 136438.7 99793.3 36645.4 109624.6 102630.0 6994.6 23423.1  
2008 317172.0 157746.3 115338.3 42408.0 135199.0 124958.1 10240.9 24226.8  
2009 346431.1 173093.0 126660.9 46432.1 158301.1 152917.7 5383.4 15037.0  
2010 406580.9 199508.4 146057.6 53450.9 192015.3 181189.6 10825.8 15057.1  
2011 480860.7 241579.1 176532.0 65047.2 227593.1 213936.8 13656.3 11688.4  
2012 534744.6 271718.6 198536.8 73181.8 248389.9 237750.6 10639.3 14636.1  
2013 589737.2 301008.4 219762.5 81245.9 274176.7 263027.9 11148.8 14552.1  
2014 640796.4 328311.2 241541.7 86770.5 295022.3 283017.6 12004.7 17462.9  
 
 
2: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本表按当年价计算 单位:%  
年份 支出法国内生产
总值
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 固定资本形成 存货变动  
 
1978 100.0 62.1 48.8 13.3 38.2 29.8 8.4 -0.3  
1979 100.0 63.9 49.8 14.2 36.6 28.5 8.1 -0.5  
1980 100.0 65.5 51.5 14.0 34.8 28.7 6.1 -0.3  
1981 100.0 66.7 53.4 13.3 32.9 27.2 5.7 0.3  
1982 100.0 66.5 53.2 13.2 31.8 28.1 3.7 1.7  
1983 100.0 67.4 53.4 14.0 31.7 28.0 3.7 0.8  
1984 100.0 65.8 50.6 15.2 34.2 29.2 5.0 0.0  
1985 100.0 65.0 50.7 14.3 39.0 30.4 8.6 -4.0  
1986 100.0 64.8 50.9 13.9 37.7 30.9 6.7 -2.5  
1987 100.0 62.6 49.5 13.1 37.3 30.6 6.7 0.1  
1988 100.0 61.8 49.4 12.5 39.1 31.2 8.0 -1.0  
1989 100.0 63.9 50.8 13.1 37.1 25.6 11.5 -1.1  
1990 100.0 63.3 49.7 13.6 34.0 23.9 10.1 2.7  
1991 100.0 61.9 47.9 14.0 35.3 25.8 9.5 2.8  
1992 100.0 59.7 45.3 14.5 39.3 30.6 8.7 1.0  
1993 100.0 58.3 43.9 14.4 43.6 37.5 6.2 -1.9  
1994 100.0 58.2 44.1 14.1 40.5 34.9 5.6 1.3  
1995 100.0 59.1 45.8 13.3 39.3 32.8 6.5 1.6  
1996 100.0 60.0 46.8 13.2 38.0 32.1 5.9 2.0  
1997 100.0 59.6 45.9 13.7 35.9 31.4 4.5 4.5  
1998 100.0 60.5 45.6 14.9 35.3 33.3 1.9 4.3  
1999 100.0 62.7 46.3 16.3 34.5 33.0 1.6 2.8  
2000 100.0 63.7 47.0 16.7 33.9 32.9 1.0 2.4  
2001 100.0 62.0 45.8 16.2 35.9 33.8 2.1 2.1  
2002 100.0 61.0 45.3 15.7 36.4 35.4 1.1 2.5  
2003 100.0 57.9 43.2 14.8 39.9 38.5 1.4 2.2  
2004 100.0 55.2 41.2 14.0 42.2 39.9 2.3 2.6  
2005 100.0 54.1 40.1 14.0 40.5 39.5 0.9 5.4  
2006 100.0 52.4 38.3 14.0 40.0 38.9 1.2 7.6  
2007 100.0 50.6 37.0 13.6 40.7 38.1 2.6 8.7  
2008 100.0 49.7 36.4 13.4 42.6 39.4 3.2 7.6  
2009 100.0 50.0 36.6 13.4 45.7 44.1 1.6 4.3  
2010 100.0 49.1 35.9 13.1 47.2 44.6 2.7 3.7  
2011 100.0 50.2 36.7 13.5 47.3 44.5 2.8 2.4  
2012 100.0 50.8 37.1 13.7 46.5 44.5 2.0 2.7  
2013 100.0 51.0 37.3 13.8 46.5 44.6 1.9 2.5  
2014 100.0 51.2 37.7 13.5 46.1 44.2 1.9 2.7  
                     
 
 
3: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
年份 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贡献率 拉动 贡献率 拉动 贡献率 拉动
(%) (百分点) (%) (百分点) (%) (百分点)
1979 85.1 6.4 18.1 1.4 -3.2 -0.2
1980 77.5 6.1 20.7 1.7 1.8 0.1
1981 88.7 4.6 -1.1 -0.1 12.4 0.6
1982 56.4 5.1 22.9 2.0 20.7 1.9
1983 75.7 8.1 32.4 3.5 -8.0 -0.9
1984 69.7 10.6 41.3 6.3 -11.0 -1.7
1985 71.2 9.6 80.0 10.8 -51.2 -6.9
1986 49.5 4.4 15.2 1.3 35.3 3.2
1987 41.1 4.8 26.5 3.1 32.4 3.8
1988 43.2 4.9 56.0 6.3 0.8 0.1
1989 83.5 3.5 -16.8 -0.7 33.3 1.4
1990 92.6 3.6 -62.0 -2.4 69.4 2.7
1991 61.7 5.7 37.9 3.6 0.4 0.0
1992 56.0 8.0 52.3 7.5 -8.3 -1.2
1993 57.8 8.1 52.5 7.2 -10.3 -1.4
1994 34.2 4.5 36.6 4.8 29.2 3.8
1995 46.2 5.1 46.9 5.1 6.9 0.8
1996 62.6 6.2 34.5 3.4 2.9 0.3
1997 43.2 4.0 14.6 1.3 42.2 3.9
1998 64.8 5.1 28.4 2.2 6.8 0.5
1999 87.1 6.6 20.4 1.6 -7.5 -0.6
2000 78.2 6.6 21.4 1.8 0.4 0.0
2001 49.3 4.1 65.3 5.4 -14.6 -1.2
2002 57.6 5.2 38.1 3.5 4.3 0.4
2003 35.8 3.6 69.6 6.9 -5.4 -0.5
2004 43.5 4.4 61.9 6.2 -5.4 -0.5
2005 56.0 6.4 33.0 3.6 11.0 1.3
2006 42.7 5.4 42.6 5.4 14.7 1.9
2007 46.1 6.5 43.6 6.2 10.3 1.5
2008 44.7 4.3 51.8 5.0 3.5 0.3
2009 57.7 5.3 87.1 8.0 -44.8 -4.1
2010 46.9 5.0 66.0 7.0 -12.9 -1.4
2011 62.7 6.0 45.2 4.3 -7.9 -0.8
2012 56.7 4.4 42.0 3.2 1.3 0.1
2013 48.2 3.7 54.2 4.2 -2.4 -0.2
2014 50.2 3.7 48.5 3.6 1.3 0.1
 注:
  1.本表按不变价格计算。三大需求指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构成项目,即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贡献率指三大需求增量分别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3.拉动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与三大需求贡献率的乘积。
 
 
4:居民消费水平
年份 绝对数(元) 指数(1978年=100)
全体居民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全体居民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1978 184 138 405 100.0 100.0 100.0
1979 208 159 425 107.0 106.6 102.9
1980 238 178 490 116.8 115.7 110.4
1981 264 202 517 126.2 127.3 113.8
1982 284 227 504 133.1 140.7 108.6
1983 315 252 547 145.3 154.1 115.6
1984 356 280 621 160.9 168.2 128.0
1985 440 346 750 181.3 192.5 137.4
1986 496 385 847 191.6 200.8 145.8
1987 558 427 953 203.1 212.6 152.2
1988 684 506 1200 212.6 219.8 159.9
1989 785 588 1345 221.3 232.4 161.4
1990 831 627 1404 227.5 240.4 163.6
1991 916 661 1619 242.2 246.0 181.2
1992 1057 701 2009 265.8 250.5 212.3
1993 1332 822 2661 293.8 261.7 243.9
1994 1799 1073 3645 313.8 274.9 260.8
1995 2330 1344 4769 339.8 288.8 285.6
1996 2765 1655 5382 372.5 328.6 297.2
1997 2978 1768 5645 389.6 341.8 302.6
1998 3126 1778 5909 411.5 346.5 319.6
1999 3346 1793 6351 445.9 354.2 348.9
2000 3721 1917 6999 493.1 377.6 382.9
2001 3987 2032 7324 523.2 395.2 397.4
2002 4301 2157 7745 567.3 421.1 422.5
2003 4606 2292 8104 600.0 440.5 437.2
2004 5138 2521 8880 643.0 457.8 463.3
2005 5771 2784 9832 705.4 488.9 502.6
2006 6416 3066 10739 765.0 524.7 535.6
2007 7572 3538 12480 862.6 570.4 597.6
2008 8707 4065 14061 934.3 610.3 636.4
2009 9514 4402 15127 1026.1 666.9 687.1
2010 10919 4941 17104 1124.5 716.0 741.2
2011 13134 6187 19912 1248.6 808.6 802.1
2012 14699 6964 21861 1362.0 880.4 859.9
2013 16190 7773 23609 1462.0 955.8 905.4
2014 17705 8680 25315 1574.6 1048.8 956.7
 注:
  1.本表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指数按不变价格计算。
  2.居民消费水平指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居民消费支出。
 
 
  附注: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年度核算方法
 
  一、概述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结构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三种基本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常住单位最终产品使用的角度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按照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使用去向,由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服务净出口三部分构成。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个人或公共消费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资产价值和存货价值;货物服务净出口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反映了国内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货物服务净出口反映国外对中国货物和服务的需求。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规模和发展水平,反映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大需求的结构状况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制定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方法和基础资料来源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按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规定进行核算的,该体系采纳了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公式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一)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1.居民消费支出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主要包括: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职工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并用于自身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其中的服务仅指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的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和个人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
 
  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按10个类别核算:食品烟酒、衣着、居住(包括自有住房服务)、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
 
  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消费支出,综合利用住户调查中人均消费支出、行政记录、相关专业统计调查资料和城乡人口资料计算;金融中介服务和保险服务支出利用金融和保险统计调查资料计算。自有住房服务利用城乡住户调查资料和房地产业统计资料计算。
 
  2.政府消费支出指政府部门承担的公共消费性服务支出和个人消费性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其中,公共消费性服务支出包括国家安全和国防、行政管理、制定法律规章、维护社会秩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它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有偿提供服务所获收入的差额。个人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低价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主要包括政府针对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花费的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主要是根据财政部财政支出年度决算资料进行计算。
 
  (二)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额。
 
  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耐用消费品、小型工器具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主要分为住宅、非住宅建筑物、机器和设备、武器系统投资、土地改良支出、知识产权产品(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和其他。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核算的主要基础资料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房地产开发统计资料、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投入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统计资料、财政部财政支出统计资料、工信部计算机软件销售资料等。
 
  2.存货变动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其中不包括核算期内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存货变动核算的范围是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根据资料来源,存货变动按行业进行计算。
 
  (三)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由于服务活动的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一般把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非常住单位从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货物出口和进口价值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数据取自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支出法GDP的构成和贡献率
 
  为了反映消费、投资、净出口在最终产品使用中的结构,可以计算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和净出口率三个指标。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和净出口率通常是指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支出法GDP的比重,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最终消费率(%)= 最终消费支出÷支出法GDP×100%
 
  资本形成率(%)= 资本形成总额÷支出法GDP×100%
 
  净出口率(%)=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支出法GDP×100%
 
  通常利用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三个指标反映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拉动作用,三大需求的贡献率是按不变价计算的,是指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不变价增量分别占不变价支出法GDP增量的比重。将三大需求的贡献率分别乘以经济增长率,就得到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计算公式为:
 
  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 最终消费支出增量÷支出法GDP增量×100%
 
  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 资本形成总额增量÷支出法GDP增量×100%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量÷支出法GDP增量×100%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拉动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GDP增长速度
 
  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拉动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GDP增长速度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拉动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GDP增长速度
 
  四、核算步骤、发布时间和数据修订
 
  支出法GDP分为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目前数据的发布内容只是年度数据,季度核算还处于研究试算阶段。年度支出法GDP核算数据的发布时间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
 
  1.初步核算数在当年月度或季度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核算,于次年5月在《中国统计摘要》和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发布。
 
  2.初步核实数主要利用统计年报资料核算,对初步核算数进行修订,于次年9月在《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发布。
 
  3.最终核实数主要利用统计年报、部门统计、财政决算资料核算,对初步核实数进行修订,于隔年5月和9月在《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及其他出版物上发布。
 
  在开展全国经济普查时,发现对支出法GDP数据有较大影响的新的基础资料,或统计指标口径、计算方法及分类标准发生变化时,也对支出法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和发布。
 
  数据发布的主要内容为支出法GDP总量、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构成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上一篇:2015年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
下一篇:2014年不同岗位平均工资水平有较大差距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